永州市零陵区委编办大力推动千年古城文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
千年古城,一夜零陵。旅人们踏足零陵古城的街巷,循着盏盏灯笼,条条灯带徜徉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一切都是别样的风采。古城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机构编制的助力。近年来,零陵区委编办紧紧围绕“文化强区、旅游旺区、文化惠民”发展战略,契合区情实际,强化文保机构设置、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聚焦优化体制机制,为文物保护“强基健体”
永州市零陵区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30处,其中“国保”单位8处9地。为更好推动文保事业发展,在行政管理方面,组建区文旅体局,并加挂区文物局牌子,同时明确业务股室负责文物保护工作,健全完善文物保护机制体制。在事务服务方面,结合文物大区实际,在区文物保护中心加挂区考古研究中心牌子,优化文物勘探、维护等职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参与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满足在考古与文保过程中勘探和安全保卫方面需求。随着周家大院、文武双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有序推进、拙岩摩崖石刻保护修缮项目成功申报,有力推动了零陵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一方面打造“夜经济”文旅品牌。制定出台《零陵区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重点保障“一城一山一路两水一街区”的夜间经济发展,将区柳宗元纪念馆的经营维护管理职能移交给文化旅游公司,促使零陵古城景区走上市场化、效益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助推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另一方面擦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名片。将零陵区文化艺术团更名零陵花鼓戏剧团,并升格机构级别,加挂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牌子,确保零陵区花鼓戏传承、保护、宣传等工作落到实处。大型现代零陵花鼓戏《走啰行啰》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等奖项,并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
三、强化机构编制保障,夯实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延伸文化触角。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备文体设施硬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提升“文化惠民”覆盖面。二是深化文化共享。成立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图书馆、文化馆等为主阵地,成功举办“书香零陵”“戏曲进万村,书画进万家”等文化活动。三是配强人员编制。统筹调剂25名事业编制充实到文化旅游领域,满足文旅系统用编需求。自2021年至今,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干部调动、退伍安置等方式为文旅系统补充人员40余名,提升文旅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经过不断努力,零陵区前三季度文化场馆服务人次达到223.95万人次,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3.95次。(永州市零陵区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