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建设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学思践悟

建好人才引进编制池 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22-02-15


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段联群


为积极响应“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永州市委编办始终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在机构编制资源管理使用上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编制池,为永州规模化引进人才和定向培养基层人才提供高效服务支撑,极大缓解高层次人才长期紧缺和基层人才支撑不足等突出矛盾,持续激发永州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深度挖潜,建立编制池。在不突破2012年底市本级事业编制总额前提下,通过内部深度挖潜,盘活市本级事业编制库预留闲置编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收回编制、“小弱散”公益类事业单位撤并整合结余编制、市属公立医院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空余编制等各种途径,最大程度统筹整合现有编制资源,逐步聚集建立起2000名编制的人才引进编制池,专门用于保障基本医疗、基础教育、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等民生领域、重点部位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引进用编,着力发挥编制的激励属性和“引凤”效应

严明规矩,规范编制池制定出台《永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调剂使用事业编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目标和责任,强化措施和机制,并重点从两个方面规范管理人才引进编制池。一方面,确定“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专编专用、单列管理、人走编收、循环使用”的管理原则,赋予人才引进编制池“动态、周转、调剂、专用”等专属特性,创新建立事业单位编制保障新模式,即推动原“一核到底”增编方式,转为以调剂周转编制保障为主的新模式,有效防止部门因临时增加职能、急需补充人才或改革消超过渡等原因增加编制,在任务完成后,编制无法及时收回,出现编制规模膨胀等新问题。另一方面,明确编制用途、使用条件和程序、日常管理和监督等事项,突出强化编制使用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问效,着重明细机构编制部门编制管理权、用人部门编制暂用权,引导各部门党组(党委)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制意识,快速走出编制“部门化”、加职能就加编制等思维惯性,从源头上防止编制乱用滥用、调剂无度等现象发生,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

加强配套,培育编制池坚持敢想敢试、大力创新,不断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保障措施,有效破除体制机制梗阻,切实打通引进人才实名制列编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始终保持刀刃向内,充分利用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不断在出编进编手续上做“减法”,全面实行一次告知、一网通办、一点即办。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在特殊情况下,开辟专门引进用编通道,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实现精准服务。二是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完成教育、医疗卫生、重点产业三大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协助定期编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加强规划和目录的运用,提升编制核准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实效性,实现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高度统一。三是强化与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的协同,着力打通引进人才实名制列编上下游服务链条,实现申请、核准、引进、列编、定岗全流程无缝衔接,“保姆式”贴心服务,不断增强引进人才对永州的认同感、归属感四是及时配合组织部门出台《永州市引进人才家属随调随迁实施细则》,建立引进人才家属用编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让其安心扎根永州干事创业。2018年来,市本级已为17名引进人才家属随调随迁提供了编制保障,真正形成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下的长效机制。

从严管控,用好编制池。始终立足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这一根本,强化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编制池的联合管控,确保每一名编制均用在刀刃上。一是严格岗前审核。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申报用人单位的职能职责、人员结构、岗位设置、引进用途和实缺状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核实,精准测算部门工作饱和度和岗位实际需求,对不符合引进标准、不满足用人条件的,坚决予以驳回,严防部门利用编制调剂周转政策,打扩编用人的“擦边球”,造成编制资源、财政资金双重浪费。二是及时动态调整。协同组织部门构建“横向到边”的人才工作联络网,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实时跟踪了解引进人才工作现状和作用发挥情况,定期评估引进人才编制使用效益,对不适应现岗的,及时动态调整,加速人员流动,确保引进人才始终“专业对口、人岗相适”,更好发挥特长作用。三是实行全程监管。定期核查用编人员在岗情况,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调出、辞职等情形减员后,要求用人单位在15日内办理出编手续,及时将调剂周转编制收回编制池。对用人单位申请使用的人才调剂周转编制,要求3年内必须予以消化,防止部门变相将调剂周转编制变为固化编制。近三年市本级已为市直事业单位调剂周转编制334名,并及时动态收回139名彻底扭转编制一经核定就“部门化”的被动局面。

拓展深化,巩固编制池。全面分析总结近年人才引进编制池使用情况,注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着力加强改革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不断巩固深化编制池使用效益。一是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在建立完善申报规则、标准和目录基础上,从职能角度另辟蹊径,创新建立部门工作统筹机制,即对不同部门引进相同岗位人才进行全面论证,能进行工作整合的,原则交由一个部门承担,特别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岗位这类岗位可整合度高、工作技术层面可支撑性强的,全部交由行政审批服务部门提供工作服务支撑,有效解决同类型人才反复引进、财政资金重复浪费的问题。二是提升编制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编制池的机动性,实行更加积极的编制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特别是紧紧围绕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实现永州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加大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等当前重点领域、关键领域的编制保障力度,引导各类人才向高层次人才紧缺、稀缺部位快速有序流动。近五年,全市共吸引2702名各类人才“落户”永州,其中,“双一流”大学本科1161人、硕士研究生1524人、博士17人,副高及以上职称58人,并带动引进人才项目87个,引进院士、教授40多名,集聚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逐步形成人才聚集低洼效应。三是扩大成果惠及面。在全市推行人才引进编制池使用管理办法,指导帮助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建立完善人才用编机制,有效实现市县区引进人才用编政策同频共振、有效衔接。近三年,全市机构编制部门为近4000名基层招聘引进人才提供了编制保障,为深入实施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每年规模培养农技、教育、医卫等1000名以上本土基层人才提供编制支撑,有效引导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底层推动永州“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发展。相关工作做法被评为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