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机构编制力量
近日,《中国机构编制》杂志2024年第9期刊发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陈潇署名文章《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机构编制力量》,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湖南机构编制部门将以奋发进取的改革姿态、善作善成的改革本领、敢为人先的改革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变革,为健全完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学深悟透全会精神,持续保持奋发进取的改革姿态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必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极其重大深远的影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准方向、深学细照,不断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迫切需要”,系统阐述了党中央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的深刻逻辑和战略考量。《决定》用“六个必然要求”,深刻论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向外看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大国博弈和小国竞争空前激烈,向内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诸多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向前看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唯有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破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点堵点,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决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涵盖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价值取向、主轴主线、科学方法等内容,系统回答了谁主导改革、为谁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等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要把“六个坚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涉机构编制改革事项的各领域全过程,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保持改革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科学把握改革的边界和标准,加强制度设计和制度成果转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处理好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关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要求。《决定》紧紧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明确了“七个聚焦”分领域改革目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以及党的领导等多方面,既明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又锚定了改革的各个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机构编制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围绕“七个聚焦”寻找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机构职能体系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点,结合实际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统筹把握科学方法,持续锤炼善作善成的改革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湖南机构编制部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通落实,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统筹把握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统筹大和小,发展一域和服务全局相统一。既在全局统筹下发展一域,始终将机构编制工作置身于全会部署的总目标中来推进,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也努力以一域发展服务全局,结合省情实际深入思考,从机构编制角度找准融入中心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
统筹稳和进,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统一。既把“进”作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想方设法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努力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也牢牢把握“稳”这个大局和基础,准确把握立和破的优先序,找准影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薄弱环节,守住不发生机构编制领域安全风险的底线。
统筹守和创,尊重历史经验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既在守正中把稳舵盘,对长期实践形成的宝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以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改革中持续贯彻、继承发扬;也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勇于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创新生态。
统筹上和下,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既立足于整体加强机构编制系统思维,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努力让每个领域都有顶层设计、长远考虑,让每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也立足于局部鼓励实践创造,对看准方向、具备探索价值的工作,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深化探索,充分激发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
统筹统和分,集中攻坚和常态治理相统一。既做好“统”的文章,通过机构改革、专项改革等方式集中突破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共性和显性问题,发挥改革的总体效应;也积极运用“分”的方法,结合实际分步、分类、分批规范相关领域机构编制管理,逐步解决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个性和隐性问题。
统筹控和调,严控总量和盘活存量相统一。既把“控”作为管好机构编制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树立鲜明的机构编制总量“红线”,坚决挡住搞叠床架屋、盲目增机构要编制的诉求和冲动;也把“调”作为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改革方式集中收,瞄准重点领域动态调,聚焦基层急需重点增,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统筹权和责,明权赋能和权责衔接相统一。既着力完善明权赋能的制度安排,加强机构编制法治建设,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也着力健全权责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探索部门核心职能评估,科学编制部门权责清单,推动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
统筹刚和柔,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统一。既坚持机构编制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预防、审批、管理、查处一体发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刚性约束机制;也着力优化服务效能,完善机构编制审批服务流程,在政策宣传、沟通协调、作风转变等方面多下功夫,寻找改革最大公约数,画好改革同心圆。
统筹治和智,传统治理和数字智理相统一。既用好各种传统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推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机构编制工作赋能,建设“数字编办”,探索“拿数据说话、靠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的新型管理模式。
统筹内和外,编内管理和编外管理相统一。既立足编内人员管理主责主业,持续提升管理质效,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基层民生等各领域问题短板查漏补缺;也统筹编外人员管理,从额度、岗位、招用程序、实名登记、经费保障、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探索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路径。
三、全力推动落地见效,持续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担当
《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是旨在除沉疴、激活力、创机遇、迎挑战的应时之举和长久之计,很多方面与机构编制管理紧密相关。湖南机构编制部门将围绕“九个聚焦”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
破除体制机制瓶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指明了机构编制工作支持保障改革的实践方向。一是聚焦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基础,以制定部门权责清单、开展部门履行核心职能情况评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等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各类要素创新性组合,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潜能。二是聚焦宏观管理重点领域健全机构职能体系。全会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和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对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聚焦发改、国资、金融监管、市场监管、数据管理等宏观管理重点领域,从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角度,科学设定宏观管理部门职责权限、调整优化相关机构设置,促进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形成宏观管理有度、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是聚焦湖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完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明确在全国发展“一盘棋”中湖南应把握什么样的定位、担负什么样的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落实什么样的要求。湖南机构编制部门紧紧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完善中国(湖南)自贸区及各片区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健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湘江新区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规范人员管理改革试点,积极从机构编制角度推动全省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的增量。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越是需要根据时与势的变化进一步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聚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强化支持保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保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强研究,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执法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以完备的体制机制和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推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二是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支持保障。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战略高度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持续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优化、动态调整工作;理顺部门间科技管理职责分工,对科技部门职能职责和内设机构进行系统优化,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对科研类事业单位探索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实现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加强人才编制支持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灵活、快速用编入编核准机制,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文章。三是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支持保障。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规范设置党委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更好地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强化党管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从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方面确保党中央方针政策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围绕急难愁盼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民生问题既是群众关切的改革焦点,也是全会关注的改革重点,必须按照全会部署狠抓落实,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聚焦发展所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突出公益性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使用效能,将有限资源向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倾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优化执法队伍配置、合理布局、重心下移,努力做到无事不扰、高效治理,让群众和经营主体既能免受“多头管理”之扰,又能在有执法需要时找得到人、找得对人;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切实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聚焦群众所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社保、医保监管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积极助力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提高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适配性,引导具备条件的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公益服务,减轻对设机构增编制单一路径的依赖。三是聚焦基层所盼加强创新探索。树立鲜明的基层工作导向,扎实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认真做好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事项研究,进一步探索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采取建立周转池、动态调整等有效措施推动编制资源下沉,促进权责一致、责能一致,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