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行政审批 大手术带来大提速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14-06-12
日前,某地产公司的季禄萍女士来到太原行政服务中心领取公司的五期项目规划许可,整个审批过程历时12个工作日。这效率让她惊讶不已:“按照以往的审批流程, 起码得两个月。”
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树忠讲解说:“以往的串联审批模式,一趟下来至少要35个工作日。现在,发改委的立项与规划局的工程许可、用地许可实行了跨阶段并联办理,12个工作日内办结,时间压缩了66%。”数据显示,太原市的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16个工作日降为9.8个工作日。其中包含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等4个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总时限更是由310个工作日压缩为45个工作日。
是什么让太原的行政审批实现“大提速”?
服务中心集权
层层审批简化为办事员——首席代表两个层级,直接审批的项目达到52%以上
“以前的审批体制,跑一个部门的各处室能跑断腿,跑多部门的能累折腰,还不一定办下来。”一位企业家痛陈审批弊端:“有的政务大厅,人到权不到,就是个‘只挂号不看病’的挂号室,层层审批、多头办理、体外循环依旧。”
针对原来审批体制之弊,太原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就是指各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该处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就是指各部门向首席代表授权充分、到位,所有事项在中心办理到位。太原市将34个部门分散在106个处室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集中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其次,对审批流程实施扁平化再造、缩减层级。“一个窗口”对外审批服务,各部门向首席代表(审批处长)充分授权,将原来的层层审批简化为办事员——首席代表两个层级,专家论证会、联审会在中心现场召开,首席代表签发,在中心办结。
“目前,在服务中心的首席代表能直接审批的项目达到52%以上,其余事项也由首席代表组织专家论证、集体研究后审批。”李树忠介绍,“说白了,这里首席代表权力还是蛮大的。”从体制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门进门出、楼上楼下”到处跑的问题。
审批流程压缩
综合服务窗口派人统一登记受理审批申请、分转各窗口办理,系统自动计时、限时办结
“光把权力请到政务大厅还不够,没有配套的机制跟上,行政审批的提质、提速、提效也难以实现。”李树忠说。太原在审批流程机制上进行创新,改串联为并联:推出了各阶段、跨阶段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市级审批与县(市、区)初审等不同层级的并联审批,多头并行、合分结合,极大地压缩了审批全流程的总体时限。
太原按照受理与办理相对分离原则,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由中心选派人员,统一登记受理审批申请、分转各窗口办理,系统自动计时、限时办结,综合服务窗口统一组织送达审批结果。同时,由首席代表直接审批的一般性事项,各个环节均在中心内办理;审批过程中涉及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项,由首席代表派单、限时办结等4个层级闭环运行。这样,实现了 “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 的机制创新。
监督机制嵌入
34个进驻部门的225项办理事项实现电子化,确保审批全程可视、可察、可控、可追责
“在整个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中介服务所占时间达到了2/3。”太原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锁柱说,“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必须同步推进中介服务体系改革、优化中介服务流程,构建中介服务的新模式。”据调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立项、规划、施工、验收等4个环节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达到了29个,项目审批前需要跑遍大大小小几十家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多是审批部门的“附属物”或“代言人”,与审批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太原市推行目录库管理制度,政务中心公示中介机构公开承诺的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服务质量,需要哪家中介服务,项目单位自主选择。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中介机构绩效考评机制,构建“项目单位自主委托、中介机构公平竞争、政府项目择优推荐”的全新模式。一张 “中介机构服务绩效考核表”显示:审批处评定“质量”,项目单位评定“效率”和“服务”,窗口评定“业绩”和“诚信”,行政审批部门“考核”,权重分别为30%、25%、20%、5%、10%、10%,项目单位话语权占权重45%,服务好不好、效率高不高,项目单位说了算。
太原还完善电子审批网络系统,34个进驻部门的225项具体办理事项开发了电子流程,系统自动对每个环节计时、管控,发送短信提醒,实时传送监察局电子监控系统,实行同步监察和预警纠错。通过“一口进出”时限监督、细化流程过程监督、纪检监察效能监督等措施,对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嵌入整个流程,实现了审批全程可视、可察、可控、可追责。
改革带来大提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太原市服务中心窗口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9052件,同比增长24.5%;审批办结18857件,同比增长18.7%。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9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