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编办2015年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函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16-09-22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5年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单位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从预算配置、履职效益、预算管理、职责履行、预算执行等方面,对2015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一、概况
(一)基本情况
我办现有内设9个行政机构、1个直属事业单位,63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 54名、事业编制 5名、机关后勤服务编制4名。截止2015年12月31日,在职人员62人(今年新进军转干部3人,选调干部1人),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14人,没有超编制的情况。
(二)主要职责
根据法律法规授权,中央政策文件和“三定”规定,我办主要职责大体有10项:一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统一管理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二是拟订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全省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审核省直各部门和全省厅级、省直处级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三是管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协调部门间、省市间的事权划分和职责分工,负责省市相关机构及内设机构调整;四是负责承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工作;五是管人员编制,拟订全省行政编制总额分配方案,拟订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管理全省乡镇人员编制总量;六是管领导职数,提出厅级职数配备调整方案,审定处级职数;七是负责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人员编制与经费预算联合管理、统发审核管理和统计工作;八是依法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九是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十是承办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整体支出规模和主要内容
2015年我办实际总支出1494.7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60.26万元,人平支出13.59万元(未包括聘用人员),占全年实际总支出70.93%;项目支出434.47万元,占全年实际总支出29.07%。项目支出主要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经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经费及省市县机构改革经费、机构编制统计经费、实名制管理经费、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费、全省机构编制干部培训经费、信息网络建设及设备购置费等。除信息网络建设及设备购置费,我办的项目支出是业务工作专项支出,没有二次分配专项资金预算支出。
二、2015年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2015年预算总收入为1861.1万元,其中,年初部门预算安排收入1346.6万元,上年度结转资金安排365.98万元、年中财政追加预算148.53万元。
(一)基本支出
2015年基本支出预算1039.47万元,其中本年预算安排872.6万元、本年追加预算148.53万元(含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调整补助、绩效奖金、异地调动干部住房补贴)。上年结转18.34万元。实际支出为1060.26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630.0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16.83万元;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213.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结余主要是办公费、会议费、接待费、印刷费结余。
(二)专项支出
1.专项资金收支情况。2015年专项支出预算821.63万元,其中本年预算安排474万元、上年预算结转347.63万元。2015年实际总支出为434.47万元,占全年专项预算支出52.88%。其中有2014年两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有部分余款正待支付;2015年全省机构实名制软件升级及门户网站建设项目经费预算200万元,项目已立项,正进行招标流程,经费结转至下年使用。
2.专项资金管理情况。根据省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工作需要,在制定《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专门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一个专项,一个管理办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责任人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查每项支出、每张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特别是我办领导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审核财务各项报表和原始凭证,确保每项支出在阳光监督之下进行,经费得到有效控制。
(三)“三公”经费支出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我办先后对《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务接待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促进了我办“三公”经费支出合法、合规和有效、科学管理,并从源头上根治了“三公”经费浪费问题。2015年我办“三公”经费明显低于上年支出水平。今年我办“三公”经费总预算为110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预算45万元,因公出国(境)预算15万元,公务用车预算50万元。2015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66.08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开支26.22万元;因公出国(境)费开支1.3万元;公务用车费开支38.56万元,“三公”经费共计结余43.92万元,结余率39.9%,较2014年下降51.1%。
三、电子政务建设组织实施情况
目前,我办共申请建设了四个项目,其中三个项目已获立项,一个项目已付款,另三个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需投入经费532.38万元。
1.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项目。2013年我办在中央编办“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建设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同年3月,完成了项目招标,与北京东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合同,开发经费71万元(含Oracle数据库和系统中间件11万元)。
2013年12月,系统软件开发完成,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开发符合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机构编制有关业务的网上办理功能(验收意见附后)。2014年3月,选择了省老干局、省司法厅和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以及长沙市和张家界市进行试运行,进一步对软件进行测试和完善。为保障系统运行,我办又购买了数据采集和系统基本运行设备48.5万。开发软件和设备购置共开支119.5万元。
截止2014年6月底,全省纳入财政供养的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有8万多家、170多万人的实名制数据信息,经审核录入了管理系统,基本建成了全省机构、编制、人员相对应的实名制数据库,完成了涵盖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
2014年7月,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能对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具有网上在线办理用编核准、出入编登记等实名制管理业务的功能。目前,省本级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已全部在网上办理,长沙、株洲、衡阳、邵阳、张家界、郴州、怀化、娄底、湘西等9个市州本级,长沙县、宁乡等29个县市区已使用实名制管理系统办理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实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的及时更新。待数据中心建成后,将在全省全面推广使用,届时在线办理用编审核、出入编登记等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将大大减轻人力成本,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具有一定的统计和查询功能。系统内设定了十几套不同的统计表格,可自行选定,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并可按一定条件进行相关查询。
2.省机构编制数据中心软硬件配置和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目前已有8万家机关事业单位170多万人的机构编制基本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省市县三级机关事业单位已使用实名制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办理。然而现有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仍无法满足,为保障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2014年我办提出建设省机构编制数据中心软硬件配置和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并经财政厅批准立项,主要用于购买负载均衡设备、服务器、服务器软件、光纤交换机、数据备份设备、安全防护系统、系统集成服务等。通过招标,确定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分公司承接此项目。目前,正合理有序地组织项目实施。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安全保密设备、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都已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应地调试。该项目经政府采购招标金额为213.98万元。
3.机房改造项目。为实名制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外部环境,2014年我办提出改造机房环境,获财政批准立项,需经费78.9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精密空调、不间断电源、消防、安全保密等设备。通过招标,确定北京科海致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接此项目。目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有关内容进行施工。除UPS电池和精密空调需要省委办公厅明确相应安装场地外,机房基础装修、监控管理设备、机柜综合布线和消防设备等已完成施工。
4.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为解决用户普遍反映的系统存在原始缺陷,数据准确性不高、自定义查询、统计等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保留当前实名制数据库的基础上,参考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系统,采用全新的技术架构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构建更加科学、实用的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管理目标。2016年8月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单一来源招标金额为98万元。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需支付50%合同款49万元。
四、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15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省编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为国分忧、为湘解难、为民服务,富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与各项工作任务相匹配,整体支出绩效情况良好。
一是认真履职尽责,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承接落实到位;省本级共取消66项行政审批事项、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面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市、县三级省本级“三清单一目录”均向社会公布;省本级向长沙市和其他13个市州分别下放27项和47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13个省直管县试点县(市)赋予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06项。大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开展省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各市州平均撤并减少正副处级机构21个,各县市区平均撤并减少正副科级机构26个;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市场监管领域为突破口,推进部门职责和执法力量整合,全省共有84个县市综合设置了工商、质监、药监部门;省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食药监和工商质监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改革均有条不紊推进。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事业单位分类工作。
二是坚持规范创新,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坚决落实中央关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总要求,制定了《湖南省控编减编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审核批复各市州控编减编基数,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巡视、督查、审计、绩效评估和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内容。与省财政厅建立了人员编制与经费预算联合管控机制。建成涵盖全省7万个单位、170万人的实名制信息系统,做到了实名制数据信息、机构编制台账信息、统计数据信息“三统一”。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探索开展政法专项编制内部挖潜,及时完成第三批政法专项编制分配下达和备案工作,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着眼发展大局,回应社会关切,对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机构编制事项高度关切,规范促进。始终保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高压态势,会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开展了机构编制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市州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围绕创先创优,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力践行“三严三实”,丰富学习载体,拓展实践平台,举办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干部职工广播体操比赛,树立机构编制干部忠诚履职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一进二访”活动,省编办落实扶贫项目资金500万元。
五、问题与建议
按预算申报要求我办基本支出预算和专项支出预算同时编制,但每年的基本支出预算指标额度在年初就上了财经网,而专项支出额度一般是在3-4月份才上网。如要保证专项工作正常进行,专项支出的前期经费必须由基本支出垫付,年底需要调整预算。加上我办人员少,基本支出预算少,且网上指标额度分散在不同科目,还需要垫付两位离休干部住院费,因此,年初专项支出经费得不到及时支付。建议专项支出预算指标额度,在2月份以前上财经网。
省编办
2016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