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大力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下沉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22-03-28
祁东县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下沉,及时补足基层急需岗位,确保基层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一、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事权”下沉。一是扎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机构改革要求,进一步厘清各单位履职争议和权责边界,推动实现机构设置“精简、统一、高效”目标。对照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要求,把排查、解决问题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乡镇机构改革遗留问题排查摸底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认真梳理分析,建立台账,制定措施,逐条逐项对账“销号”解决。二是持续精准下放职能权限。统筹规范设置乡镇党政事业机构,不断优化“6办3中心1大队”机构设置。深化乡镇(街道)事业站所“四权下放”改革,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原农技站、原农机站、原畜牧站)、经营管理站、文化综合服务站、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所、水利管理服务站、林业站、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含原劳务站)、底线工作办公室、重点工程综合服务办公室、市场服务所职责整合,统一下放至“3中心”,实现“基层有权办事”。三是深化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乡镇(街道)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体制机制。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和〈湖南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9〕55号)精神,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限赋予乡镇,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二、以管理为抓手,推动“编制”下沉。积极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跨部门统筹调配编制资源,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相关纪律,全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落实“专编专用”。围绕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工作目标,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守住了总量底线。探索“人才编制池”、行政编制周转使用办法,保障基层定向培养、人才引进等用编需求。着力保障重点领域,2021年先后下达用编计划62名、179名,专门用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医务人员、教师。二是保障基层用人所需。以乡镇(街道)事业站所“四权下放”改革为契机,加强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人员转隶(移交)核查,共为全县1213名乡镇(街道)事业站所人员办理转隶(移交)手续,并对其中130名“人编分离”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完成县市场服务中心体制改革,146名人员编制转隶到位,其中63名市场服务人员连人带编划入相应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充实乡镇(街道)力量,市场管理服务权责逐步明晰,市场管理体制更为顺畅。三是严格规范借调人员。制定《祁东县重点工作集中借调人员管理办法》,从严审批从乡镇借调人员,严禁违规借调基层一线乡镇干部、新招录公务员、医疗系统、教育系统人员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对没有办理借调手续的一律要求回原单位,对已进行报备的借调干部进行跟踪管理,对属于脱贫攻坚重点乡镇的借调人员一律要求回原单位。对公开招聘的医护人员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生严格执行在乡镇服务须满5年、6年期限,方可异动。
三、以盘活为目标,推动“财”“物”下沉。树立系统思维、系统观念,县委明确由县委编办牵头,强化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工作联合推动、联动发力,着力健全基层财政保障体制。一是保障乡镇(街道)清产核资工作。由县财政局牵头,县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参与,全面做好乡镇(街道)清产核资工作,对常年闲置、废弃财政专户进行统一核销。县纪委监委、县审计局负责监管、审计等工作。二是明确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资产处置及其收益分配方案,科学处置国有资产,提高原乡镇(街道)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完善财政拨付和管理体制。根据全县各乡镇(街道)财力情况不一、人员情况复杂情况,综合考虑整合后人员工作安排和经费保障等因素,将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有关经费拨付至乡镇(街道)财政所,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统筹安排,乡镇(街道)事业单位财政是否进行独立核算,充分尊重乡镇(街道)意见,由乡镇(街道)自主确定财政管理体制,报县财政局备案。(衡阳市祁东县委编办供稿)